)
来源:中工网
【资料图】
原标题:校门口禁烟,别只靠家长的自觉
在今年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,北京市控烟协会组织26名控烟志愿者蹲点36家小学、幼儿园校门口,专门开展控烟状况调查。据志愿者报告,在25家(占比69.44%)学校和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长等候区,能看到家长吸烟现象,在18家学校和幼儿园(占比50.00%)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闻到烟味;志愿者在27家学校和幼儿园(占比75.00%)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看到地上的烟头,大部分学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的家长吸烟情况比较严重。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,迅速扭转学校门口吸烟问题迫在眉睫。(5月30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中小学校、幼儿园门口家长等候区成“吸烟重灾区”,应该不是北京一地之现象。家长在校门口集中“吞云吐雾”,不仅污染空气,而且影响学生和其他家长的身体健康,让穿行在缭绕烟雾中的他们被迫吸收“二手烟”,不少研究证明,“二手烟”在成分上与吸烟者吸入的主流烟雾没有差别,只有完全无烟的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。此外,幼儿和小学生的心智远未成熟,行为举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,极易受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,家长在校门口无所顾忌地抽烟,递烟甚至成为一种礼节,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不良示范,长此以往,有可能促进孩子们产生吸烟行为。
那么,校门口为何会成为“吸烟重灾区”?学校内禁止吸烟,这是众所周知的,而校外区域是否应该禁烟,并没有明确规定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,学校、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、酒、彩票销售网点。但除了销售,学校外多少米内禁止吸烟的问题,尚未有明确规定。相关法规也提到,任何人不得在学校、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、饮酒。然而,“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”是否包括上下学高峰时段的校门口,如果包括,范围多大,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。所以,校门口成禁烟模糊地带。
正因如此,学校、幼儿园保安和老师要劝阻家长的吸烟行为,于法无据,也就难以理直气壮。据报道,一些正在抽烟的家长面对学校保安的劝导,还说“他管不着,他没这么大权力”。也有学校在门前挂了一块牌子,上写“本单位为全面禁烟单位,室内外所有区域禁止吸烟”,但这样的提示并没能减少校门前的吸烟现象。还有学校在开家长会时,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。这些措施几乎都难以奏效。因此,减少校门口吸烟,主要要依靠家长的自我道德约束。
当然,这并不是意味着,改善校门口的吸烟状况,家长之外的其他各方不能有所作为。一方面,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,杜绝烟草危害,学校、幼儿园及不吸烟的家长纵使“劝烟”艰难,也要持续引导,加大劝阻力度,做好在校门口张贴禁烟标志牌等工作,还可以家校联合,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工作,将校门口禁烟宣传到家,要坚决摒弃“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”的做法。另一方面,舆论也要依靠宣传,创新宣传教育方式,引导家长不在校门口吸烟,提高家长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质。
此外,相关部门还应“制度补漏”,对禁烟的“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”予以细化,明确是否包括上下学高峰时段的校门口、范围多大,校门口如何严格执行禁烟、谁来做好第一责任人等,都是需要细化的内容。希望相关各方,都能关注校门口家长吸烟的问题,强化大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。(何勇海)
标签: